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与实践,11月14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集体备课会。2025新澳门免费原料大全副院长孙大刚出席会议并指导集体备课。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宁主持。
集体备课会围绕“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与实践”主题展开。备课会上,任课教师共同研判当前学情,汇报教学方案与教学现状,分享教学资源与教学心得,研讨课程建设路径与教学优化方案。
孙大刚副院长做集体备课指导。孙大刚针对课程建设与学科融合提出核心思路。他强调,高校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系统整合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的理论优势与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优势,精准对接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现实需求,构建“理论+实践”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。
围绕如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,孙大刚副院长明确提出以“中华文化符号创新设计”为核心载体的实施路径。他指出,要将共同体意识全方位、深层次融入艺术设计的科学研究、实践创新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全链条,通过学科交叉赋能,实现“理论研究有深度、艺术创作有温度、人才培养有厚度、社会服务有力度”的育人成效。这一理念为课程优化与学科融合指明了方向,得到参会教师的一致认同。
此次集体备课会通过校领导精准指导、跨学科充分研讨,有效破解了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教学中“理论与实践脱节”的难题,明确了课程与艺术设计学科融合的具体路径。下一步,相关教师将依据指导意见,切实将共同体意识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,为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任课教师,相关思政课程任课教师,相关专业教师参加集体备课会。